【浙江老年报】顶着骄阳忍着蚊虫 调压2900多座设备
发布时间:2017-07-18 浏览次数:8269次
调一顿可口的饭菜或是洗上舒心的热水浴,常常离不开天然气。目前杭州有5000多公里的天然气管道,已有超过百万市民在使用。
天然气和电力一样,需要“降压”才能民用。而这离不开杭州天然气有限公司管网输配分公司调压班工的努力,燃气调压设备也被形象地称为燃气管网的“心脏”。作为调压班班长的沈卫国带着15位同事,维护着钱塘江以北的2900余座燃气调压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天然气顺利输送到居民家中护航。
喷上花露水才能作业
7月7日,当天最高温达35℃。上午,记者在杭州江干区七堡杭州天然气有限公司,跟沈卫国碰头。46岁的沈卫国,着浅蓝色工装,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他的办公电脑边上放着公司授予他的“杭燃工匠”荣誉证书。
那天,沈卫国的任务是城西两处新投运调压设备的通气验收工作。晚上,他还要加班参与丰潭路西侧燃气中压留头迁改工程。
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到达第一个通气验收点,在烈日下炙烤半小时后,得知燃气安装公司临时碰到问题,不能按时交付,沈卫国只得返回。他说,验收通气比较复杂,需要认真仔细,有可能需要跑两趟。
下午2时,到达西湖区蒋村杭州互联网创新创业园,准备通气验收,却发现调压柜外立面的铁柱连接处锈迹斑斑,进口压力、出口压力和气密性等还需完善。
沈卫国和安装工一起一一测试、修正,并手把手地教徒弟记录相关参数。
由于调压柜位于楼顶的露台上,顶着大太阳,沈卫国和徒弟一起工作了1个半小时,才把问题解决。记者发现,沈卫国的后背已被汗湿,徒弟也大汗淋漓。因为调压专业性强,记者只是在旁跟随,1个半小时下来,却也已感到口渴头晕。
沈卫国说,这次已经算快的,有时候要调试两三个小时。“有的小区绿化好,蚊子也多,头顶上太阳晒,衣服全湿透,身上蚊子叮,满身起包,戴着手套却挠不了,很抓狂。”为此,他们作业前必用花露水喷一喷。
“逼着”外国专家5次赴杭解难
其实,沈卫国大专学的是财会学,毕业后却做了机修工,1989年进入杭燃集团,后转岗做调压工已有14年。虽说有钳工基础,可为了钻研调压知识,他苦学调压业务知识、操练调压技能,从一名普通调压工成长为优秀的调压班长,还总结出一套“沈卫国调压工作法”。
除了技艺,其实杭州天然气有限公司很注重采用高科技方式来管理操控调压设备。从前,调压工们每天早上要跑到各个调压站,用圆盘记录仪划出压力值,2008年以后,公司采用压力远传系统,让调压工们在办公室就能知道分布全市的调压设备压力是否过高。“只要调压设备有微小变化,或是恢复正常,系统都会给我发短信,多时一天要收三四百条短信。”沈卫国说,曾有同事想体验下压力远传系统,尝试绑定了手机,结果根本受不了。
现在,该调压系统日益升级,还运用了“互联网+科技”,可自动检测调压设备上的过滤器是否堵塞、是否有漏洞、察看周边安全隐患、检测设备运行参数与正常参数是否相近等。
沈卫国他们的调压系统采用的是某意大利品牌,该公司是世界范围内领先的专业厂商。但他和同事却数次发现系统运行的不足和问题,因国内代理商没法解决,不得已,意大利厂商连续5次派专家专程飞到杭州解决难题。意大利的工程师对沈卫国赞不绝口:“你是我们公司最认真、水平最高的用户,你提出的许多问题,对我们设备的升级换代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4小时待命不敢喝酒
除了维护2900余座调压设备的检修,使其保持正常运转,做好新投运调压设备的通气验收,组织并参与调压设备的大中修工作,沈卫国还要调研新实施调压设备的技措技改工作,加班加点参与到管网升压、割接、置换等工作。同时,他还是调压设备夜间故障的应急抢修人员,半夜接到电话就赶赴现场,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我倒还好,常因为半夜手机响了吵醒全家人,感到很愧疚。”沈卫国说,以前他有空时,偶尔会喝点小酒,但从事了调压工作后,即便是休假,他也不敢喝酒,不觉中戒酒了。“因为随时会接到任务,就得立马开车赶往事发地。”
调压工更多做的是防患于未然。大家也许还记得,2016年冬天,杭州遭遇数年未遇的寒流,严寒导致许多外置管道冻裂,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而杭州天然气有限公司的调压工们却在寒流到来之前,日以继夜作业,将全市八九十台在露天、容易结冰的燃气调压器,全部包上了棉被,像照顾婴儿般给机器“保暖”。“如果燃气管道排污阀有水,没有及时排除,极寒下容易完全结冰,就会没气,导致居民用气时关不上,容易发生闪爆。”沈卫国说,这个包棉被的办法,也是他们在多年工作中摸索出来的。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技术能手”、“第三届全国燃气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二等奖”,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以他名字设立了“沈卫国燃气调压技能大师工作室”,沈卫国获得的荣誉很多,但他却说:“让更多的杭州百姓能够顺畅平安地使用天然气,是我和同事们努力的方向。”
的确,防患于未然,守护一方百姓的用气安全,这是沈卫国们努力的目标,也是杭州百姓的荣幸。